进口冷链食品还能不能吃?怎么吃?
作者:来源:广东省食品安全学会发表时间:2022-04-27 14:31:46点击:

2022年初,北京出现德尔塔变异株关联疫情,专家研判,此轮疫情是以冷库为中心,逐渐蔓延至社区及工作单位。最近新闻多有报道,多地进口冷链食品新冠检测呈阳性,进口冷链食品再次成为焦点。进口冷链物品为何在多地检出阳性?进口冷链食品还能不能吃?怎么吃?下面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了解吧!

进口冷链为何频频成为焦点?

疫情以来,多地报告进口冷链食品核酸检测阳性。跨境运输过程中冷链食品及外包装可能成为携带新冠病毒的载体。专家分析,由进口冷链物品引发的输入性疫情中,感染人员涉及管理、经营、装卸等多个岗位。追溯发现,感染人员日常生活工作有所交集,包括共同居住、共同就餐、共用卫生间等。而低温环境可延长新冠病毒存活时间,目前观察到的新冠病毒在低温环境下最长可存活约21天,病毒在环境中存活的时间越久,人群的感染风险越大。

根据全球不同国家新冠肺炎日发病人数和温度的相关资料,发现温度越低,发病人数越高——温度每降低1摄氏度,发病人数增加0.3%

进口冷链食品在消费者餐桌上占比有多大?

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,消费者对吃得新鲜、吃得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。以春节年货采购为例,在多家电商平台,生鲜类“洋年货”逐年走俏,颇受消费者青睐。京东数据显示,202219日年货节开启至小年夜,进口车厘子成交额比去年农历同期增长282%,进口冷冻、冰鲜虾类增长200%,进口帝王蟹类增长162%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21年我国猪牛羊禽肉产量8887万吨。进口肉及制品为938万吨,占我国猪牛羊禽肉产量的10.6%,构成消费者餐桌上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进口冷链运输能不能停?

进口冷链多次出现疫情风险,可不可以停掉进口冷链运输?专家分析,冷链物流在生鲜产品的储藏、运输等环节发挥重要作用。进口蔬菜、水果、畜产品及水产品对冷链物流依赖程度较高。进口冷链产品作为国内相关品类供给的重要补充,在平衡国内市场供需、稳定物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。国内部分生鲜农产品的品类及产量无法满足国内消费者日常需求,如果停掉进口冷链物流,将对消费者餐桌多样性造成较大影响。

进口冷链产品还能放心购买和食用吗?

世界卫生组织、联合国粮农组织对现有文献和资料评估后均认为,消费者或公众通过被污染的媒介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极低。目前尚未见因进食冷链食品,包括冷链产品、冷藏水果等而感染的个案报道。

经过不断实践探索和研究完善,目前国家多部门联动,通过出台系列政策文件,逐步形成涵盖消杀防护、日常经营管理、涉疫食品排查、冷链追溯体系在内的一整套进口冷链食品风险管控措施。目前31个省区市已全部建成省级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平台,并实现与国家级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平台的数据对接和共享,强化了跨部门跨地区追溯管理协同联动,提升涉疫食品排查管控精准度和时效性。

总体看来,消费者通过进食进口冷链食品而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不高。

进口冷链食品购买和食用应该注意什么?

1.购买冷链食品时,应当选择正规的超市或市场购买,挑选冷冻冰鲜食品,要避免手直接接触,可戴上一次性手套或在手上套个塑料袋再去挑选,购物后及时用肥皂或洗手液清洗双手,洗手前,双手不碰触口、鼻、眼等部位。海淘、代购境外国家域地区商品,包括购买境外冷链食品,要关注海关食品检疫信息,做好外包装消毒。

2.在清洗加工时,要保持厨房和用具的卫生清洁,处理冷链食品前,记得要洗手,处理冷链食品的刀具和砧板,放置冷链食品的容器应该单独放置,并及时对这些用具进行消毒清洗,避免与其他厨房用其直接转触。

3.冷冻冰鲜食品要放置在冰箱冷冻室保存,不要存放过长时间,与熟食要分层存放,处理完后要及时洗手。对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,要自觉做好消毒处理。

4.在烹调食用时,应将冷链食品烧熟煮透,烧熟煮透的一般原则是开锅后再保持10-15分钟,尽量避免生吃、半生吃、酒泡、醋泡或盐腌后直接食用海鲜;未食用完(已经烹调熟)的海鲜,请放置冰箱冷藏室保存,尽早食用,再次食用前一定要充分加热,中心温度要达到70℃以上。

 

现有研究和防控实践显示,新冠肺炎不是食源性疾病,迄今为止,也尚未发现消费者因接触污染的冷链海产品而感染的案例,但购买食用冷链食品时,还需加强防护意识,做好日常防护,同时做到不信谣、不传谣、不恐慌。